外來種綠水龍 橫行新店山區

自由時報 – 2013年9月22日 上午6:11

農業局委託專家誘捕清除

〔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/新北報導〕新北市新店山區居民及登山客近來發現,常有外來種的「綠水龍」出沒,農業局研判,可能是寵物被棄置山區,卻已逐漸適應本地氣候環境;由於「綠水龍」會捕食小型蜥蜴等本土爬蟲類,恐危害本土生態系,已委託專家誘捕清除。

農業局林務科科長林愛琴說,綠水龍又稱亞洲水龍,是舊大陸鬣蜥科(Agamidae)中體型較大的種類,雄蜥全長最大可達九十二公分,雌蜥全長則最大可達六十一公分,原產於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國東部及中國西南部,主食為昆蟲,但也會捕食體型比牠小的動物。

綠水龍幼體時外型很像綠鬣蜥,全身翠綠色,在寵物店很受歡迎,但長大後個性凶猛、食量又驚人,恐怕因此被飼主任意遺棄。

她指出,新店的綠水龍族群已有繁殖紀錄,估計最多時曾多達五、六百隻;近來透過誘捕,至少還有兩、三百隻流竄。根據專家研究,對台灣原生動物的威脅顯然已達外來入侵種(Alien invasive species)標準,生存及捕食都會影響周遭本土生物,一旦擴散到中南部或東部,後果難以想像。

林愛琴說,農業局配合農委會林務局訂定外來入侵種清除計畫,委託銘傳大學生命科學系講師向高世,利用綠水龍喜歡棲息在溪流旁的生態特性進行誘捕。

她呼籲,飼養寵物前務必審慎評估是否有能力持續照顧,飼養後切勿任意丟棄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防狂犬病局面混亂 動團要求統一標準

作者: NewTalk 新頭殼 | 新頭殼 – 2013年8月6日 下午1:27

新頭殼newtlak 2013.08.06 王立柔/台北報導

不滿政府處理狂犬病疫情的態度和方向,動保團體與學者今(6)日召開記者會,具體說明台灣的動物政策早已充滿漏洞,尤其寵物管理混亂,為如今的疫情埋下遠因;政府與民眾更都缺乏相關知識,面對狂犬病疫情時各地無統一的處理流程,這樣下去恐怕局面會失控。

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,台灣在寵物管理的方面做得很差,農委會唯一「指定公告」必須登記的寵物只有狗,甚至沒有貓,其他物種更是沒有管制,然而台灣寵物市場卻販售過刺蝟、獼猴、麝香豬等,其中許多是走私而來。她更扼腕嘆息說,既然最近許多人都將寵物抓去打疫苗了,主管單位為什麼不趁此良機,督促民眾將登記手續完成呢?

陳玉敏認為,目前狂犬病散播途徑仍不明確,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又無法完全掌握非犬類、非保育類動物的飼養、繁殖、買賣交易現況,可謂防疫漏洞,行政部門應該調整寵物管理的思維、有所作為,才能解決近日各種寵物的棄養潮;而走私動物涉及防疫及外來種入侵的問題,政府應急切正視、處理,並確保消費者瞭解相關知識。

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協會代表林思民也說,寵物犬貓管理不佳,非犬貓的狀況更是混亂,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動物都被棄養。他舉例,上週協會裡就收到一隻雪貂,未植晶片、無從歸還,動物園也不收,只好暫時由協會飼養,其餘還有大蜥蜴等動物遭棄養。他說,動保團體找不到負責的單位和經費,非常困擾。

台大獸醫系教授葉力森則延伸寵物管理不佳的問題,質疑農委會沒有從最基本的邏輯做起,造成防疫漏洞。他表示,近年來農委會都委託台大學者費昌勇,統計各縣市的犬貓數量、狂犬病疫苗施打率;而就以2009年的資料為例,費昌勇推估家犬有120萬隻,套用WHO標準必須替109萬隻家犬施打疫苗,該年卻僅有33萬隻完成注射,農委會竟還頒發給各縣市「推動狂犬病防疫業務績效獎金」。

此外,葉力森也質疑費昌勇低估了流浪犬的數量。他說,費昌勇推估2009年有8萬隻流浪犬,全台每年卻捕捉、收容超過11萬隻以上的流浪犬,為何路上的流浪犬還沒有抓完?

葉力森表示,這些最基本的邏輯沒有顧好,導致防檢局錯估疫苗應備量,多數縣市遲遲未領到承諾的疫苗、獸醫院嚴重缺貨,造成民心恐慌,更讓動保人士疲於奔命,流浪動物淪為人人喊打。

整體而言,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,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」目前最要緊的任務是,為防疫策略制定出統一的標準作業程序(SOP),否則各縣市鄉鎮缺乏依據、知識不足,導致亂象叢生,眼看流浪狗被打、鼬獾被濫殺、食用毒餌的老鼠將毒物帶入生態系…主管機關卻毫無作為,而雲林古坑的清潔隊甚至祭出「抓狗換白米」的獎勵活動。

陳玉敏表示,近期內農委會雖然找了「專家學者」一同商議,但那終究是很封閉的迴圈,農委會沒有廣納各方意見,因此,民間團體一方面發函施壓,一方面只能冀望透過記者會,讓民眾都能對現況有所瞭解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


亞馬遜河5M象魚入台 憂棄養害生態

TVBS – 2013年4月1日 下午1:04

全世界最大的淡水魚象魚,現在台灣首度核准進口,當觀賞魚賣,儘管現在販賣的魚苗,只有20公分,但牠雜食特性,什麼都吃,幾乎沒什麼天敵,最長能長到5、6公尺長,重達200公斤,外界擔心,如果民眾棄養放生,將危害生態,於是現在主管單位,要求業者申報,同時留下購買者資料,追蹤象魚流向。

象魚苗,活動力十足,看到小魚上門,快狠準,一眨眼,就吞下肚,雜食特性,什麼都吃,現在身長只有20公分,但象魚會越長越大,身長1公尺,只是最基本,有的甚至比成人還要高,長度超過2公尺。

來自南美的象魚,棲息地亞馬遜河流域,最長能長到5公尺、重達200公斤,是淡水魚裡,體積最大。民眾:「哇,破掉。」

一般魚缸根本養不下,2004年就有民眾因為象魚撞破水族箱求救,但過去,幾乎都是業者私自帶進台灣,這回卻是漁業署「首度核准」,同意輸入1千2百尾象魚苗,扣關時死了700多尾,其餘426尾,配發各縣市水族業者,一尾市價約3千元,外界擔心,民眾買回家養不下,棄養後會威脅生態。

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胡其湘:「在台灣這種環境,象魚要繁殖,專家認為機率是很低,主要是因為(象魚)溫度要很高。」

專家認為,象魚要在台灣繁殖,環境條件不可能,但配發各縣市的魚苗,台南、高雄尾數最多,南部天氣熱,就算冬天也可能高於20度,難保象魚被野放後,還能生存。木柵動物園發言人趙明杰:「這個是福壽螺,可以到5、6公分。」

外來種影響生態,最好例子就是福壽螺,1970年代,被民眾養殖後棄置,結果快速繁殖,影響農作物收成,農業損失超過51億;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,也是外來種,滋生速度快,能把其他植物包覆蓋圍住。

俗名清道夫的琵琶鼠魚,什麼都吃,環境適應力強,壓縮原生種的生存空間,就怕歷史重演,漁業署要求,買賣象魚必須申報列管,定期回報,追蹤象魚去向。

……..文章來源:按這裡